浅谈校服文化
发布时间:2018-01-25   浏览:64次

公司新闻

我们期待与你共同成长,全方位福利关怀,关爱你与家人

一个民族,大至对外宣传,小到生活细节,无所不在的展示着它的文化内涵。 

华夏国服,被众多专家学者所精心研究。 近几年,中国的“校服文化”成为既“课桌文化”之后的第二大校园系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校服***早出现在日本,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

难,学校为了使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而且日本人在潜

意识里非常注重统一***所带来的社会认同感,学生校服已经成为国民文化不可替代的部分。在中国,校服同样被重视,具有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如今,校服问题已上升到社会美育教育的大问题,校服

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

中国校服的百年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中国的校服历史从辛亥***开始。辛亥***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放出来,却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

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的天真、轻松和愉悦。三四十年代,满汉服装相融的新式旗袍在校园大行其道。到五十年代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

历史舞台。

 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彩色呢子大衣。这一时期,校服是比较随意的,没有特定的校服。到六七十年代旧军装取代校服,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

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主要的色彩。这一时期,“校服”这个词汇在我们国家消失。

八十年代,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然而到九

十年代,二十世纪

初,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

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

的整体形象,

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

为此,

国家教育部在

1993

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虽说没有文件强行规定学校

必须做,学生必须穿,仅是要求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推广,但好多学校还

是做了自己的校服。二十一世纪,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对于我们校服的

发展,也只能是拭目以待,期待更多样化的款式和色彩。

中国百年的校服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校服的时代意义

校服是一种身份,一种风景。

校服实际上是具有极强的代表意义的。校服是我们学生彰显身份的标志,是

我们学生体现素质的载体。校服,它代表着学生的身份,代表着所在的学校,代

表着一个品牌。

穿上校服,

就会使学生时刻提醒自己认清身份,

留意自己的言行

举止,

就象法官和牧师穿上***要记得正直和德行的要求,

飞行员、

消队员穿上

***要记得专业和责任的要求。

走在街上,

不熟悉的同学看到一身校服,

会认出

原来是同一所学校的校友,

会产生一份亲近和团结;

不相识的人们看到自己一身

校服,认出是哪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产生一份好感;当有来宾进入学校时,看见

穿着整齐校服的学生在操场上集队会感觉很美,那是一道只有校园才有的风景。

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

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菁菁校园,

无处不张扬着春潮热力;

年轻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而校服

——

正是这飞扬青春***直观、

***生动的载体,

是校园里永远流动的风

景。

校服是一种符号,一种形象。

校服体现着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城市的形象。

下一篇:没有了

全国销售热线

13460485567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河南新星制衣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2023015106号-3 

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